一般寫論文要有一個導言,或“問題的提出”。把握“產業政策與供給側改革”的命題,結合現實,我認為在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創新上,需要突破過去曾經認為比較成熟、但在世界經濟危機之后我們已經明顯意識到其局限性的“需求管理”的不足,順理成章地提出要有供給側的更深入的分析認識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理探討。
在供給側視野之下,產業政策是“理性供給管理”的重大命題。它在經濟運行中的產業視角上,要處理區別對待、突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政策的問題。它的優化,對于中國自有特別的意義,但對于其他經濟體事實上也都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這一命題的現實意義,要納入改革這個概念即與有效制度供給相結合,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通盤考慮的組成部分。
實際上,產業政策和技術經濟政策、環境政策,還有中國人已經討論了多年的“政策傾斜支持機制”等等,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我和另外一些在這方面有共識的研究者,在這些年致力于新供給經濟學的研究,認為需要在理論創新中對已有的主流經濟學的認識成果做一些提升,或者說得再直率一點,反思之后需要補課,克服至今為止主流經濟學認識基本框架上的不對稱性,關于一些重大的理論、原理的假設條件,也需要升級。在此視角之下,過去和產業政策相關的理論方面存在的明顯不足或者不成型,是可以、而且應該得到新的一輪理論密切聯系實踐反思之后的矯治與改進的,而且應把政治經濟學(或稱理論經濟學),以及我們過去已經有概念的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等等來做一個兼收并蓄,力求把它們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