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莫斯科報道(記者劉愷張金海)“520天的密閉隔離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驗,只有當設備和人都具備相應能力時,才有可能實現載人火星探測,”正在莫斯科參與“火星-500”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科技部部長楊連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火星-500”試驗3日在俄羅斯正式啟動,中國志愿者、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宇航員教員王躍與5名外國志愿者將在520天里模擬人類飛往火星、著陸火星和返回地球的全過程。這是人類首次全面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
據楊連啟介紹,人類實現登陸火星一是需要探測器達到要求,如果設備在飛行過程中損壞,自然不可能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往返火星需要500多天,作為執行任務的主角,航天員的生理和心理能否達標也至關重要。因此,此次“火星-500”試驗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載人飛行進行模擬研究,考查志愿者在密閉環境里生存500多天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楊連啟說,此前俄羅斯宇航員有在空間站連續工作438天的經驗,應該說失重環境對載人火星探測不是最大的考驗,在密閉環境里生活500多天才是對志愿者的最大挑戰。“如果航天員經過300天或400天就無法承受,那么設備再好,人類也不可能實現登陸火星。”
他還指出,人在飛往火星的過程中,跟地球的通信聯絡有遲滯,一旦出現問題,地面也難以及時援助,只能靠航天員之間互相支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心理素質不好,可能會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人在長期密閉環境下,包括心臟、肌肉、骨骼都有可能出現萎縮。
在談到本次試驗的儀器和后勤保障方面時,楊連啟說,本次試驗從儀器裝備上來說沒有特殊要求,只是模擬內部環境。在后勤保障上,志愿者的食物要求保質期長、無污染。
人類首次全面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就有中國志愿者參與,對此楊連啟表示,這無疑是中國航天事業進步的表現。如果中國沒有實現載人航天飛行,恐怕就沒有機會跟國際同行合作進行“火星-500”試驗項目。“我相信他們能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成功模擬人類往返火星的全過程,在520天后順利出艙,”楊連啟說。
提起對王躍的期待時,楊連啟說:“我相信他能堅持到最后,因為他是經過重重篩選的最優秀的候選者之一。他最近表現非常好,訓練非常到位,準備也很充分。”
體感音樂療法對運動員,宇航員的身心有良心的療養幫助。(樂創商務 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