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填補我國空白的高新環保產品,瞄準莆田鞋城和古典家具城,搶占市場高地,在發展中,凸現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http://www.49cf.cn/file/upload/201212/25/14-39-01-10-41835.jpg)
我們的采訪在這個安靜、無異味的膠水生產車間開始了。和許許多多莆田鞋廠老板一樣,林進祥早年搞的也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鞋產品同樣面臨著因膠粘劑環保不達標而無法打開市場的困境。
此間,林進祥逐漸認識到只有走科技創新之路,才能成功突圍。于是,他開始四處尋找新技術、新產品。經當時任城廂區一位領導穿針引線,林進祥與國內首家研發水性聚氨酯膠粘劑的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建立聯系。但浙江一家實力很強的企業在爭取這項技術成果。
為引進這一高新技術,2008年大年初四,林進祥與區領導乘飛機到北京,拜會莆籍鄉賢、時任中科院副院長陳宜瑜。家鄉人對科技創新的孜孜以求打動了陳宜瑜,在他的促成下,四天后,林進祥的華宇制鞋有限公司與福建物構所簽訂了共同開發水性聚氨酯膠粘劑的協議。2008年3月,福建物構所研發的水性聚氨酯膠粘劑進入華宇制鞋有限公司中試袁從科研機構實驗室里1 升的玻璃杯,到生產型企業50升的反應釜,這項國內首創的水性聚氨酯膠粘劑正式從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袁華宇制鞋有限公司由此踏上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之路。
50升的反應釜試驗順利成功,但在50升反應釜試驗向500升反應釜沖刺的中試階段,困難來了---由于原料反應的投入時間和溫度控制等要素不好把握,試驗一次次失敗,大家不氣餒。林進祥和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福建物構所所長洪茂椿等專家、技術人員一起吃住在車間,經過上百次反復試驗,不斷積經驗,終于在2010年8月,攻克技術難關,500升反應釜試驗成功,填補了我國水性聚氨酯膠粘劑的空白。同年,華宇制鞋有限公司更名為中科華宇(福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中科華宇(福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6000升水性聚氨酯膠粘劑反應釜試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首個鞋用水性環保膠水研發成功并進入產業化。
如今,中科華宇(福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營銷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2011年,鞋用水性聚氨酯膠粘劑產量2000噸,產值800多萬元。今年12月10日,由該公司牽頭制訂《鞋用水性聚氨酯膠粘劑》國家標準已通過專家組評審。
與傳統鞋用油性膠粘劑相比,鞋用水性聚氨酯膠粘劑有兩大優勢:一是環保,后者不含任何有害物質,總揮發性有機物,只有前者的1%,遠低于700g/l 的國家標準,以我市每年500萬雙鞋采用水性聚氨酯膠粘劑計算,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有害物質4.2萬噸,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二是經濟,在生產中使用,后者比前者成本低26%,若在全市鞋企中廣泛使用,每年可為我市鞋企多創利潤5.6億元。
在以高新產品進軍莆田鞋革產業同時,中科華宇又以創新為動力又與福建物構所、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國內首家研發成功環保型木材家具膠粘劑,今年11月已正式投入批量生產,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該產品環保性能、質量與世界一流產品持平,價格卻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目前,已有連天紅、貢品軒、山中等40多家古典家具企業上門訂貨。
目前,中科華宇已具備年產3億元的產能,二期占地64畝的水溶性聚氨酯10萬噸項目已啟動。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們要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以創新驅動贏得未來!”林進祥說道。
本文摘自:湄洲日報 第8295期 A版 2012.12.24日
本報記者劉永福通訊員易振環實習生林瑞儀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