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以來,國務院和住建部出臺了一系列房產新政,各地也陸續出臺了有關調控細則,樓市降溫引起了家具行業有關人的擔憂,一旦房地產業萎靡甚至是崩盤,家具行業或許將遭受唇亡齒寒的悲慘下場。
業內相關人士分析認為,近幾年家具行業的發展有賴于借助于樓市升溫的帶動,家具市場需求與房地產市場發展關系密切,但政策調控的目的在于“擠壓泡沫”而非“凍結需求”,人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新增城鎮人口對家具的需求擴大和消費升級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家具業的需求增長。
觀點一:樓市降溫家具業受“株連”
隨著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組合拳”的頻出,近期一線城市的房屋成交量有全面下挫表現,且成交量萎縮的情況正在向二線城市蔓延。據有關重點城市房屋交易數據資料顯示,至5月初,我國一線城市新房交易面積同比下降了35%,全國平均新房交易面積同比下降了6%。
樓市交易量的萎縮和房價的松動都表明了房地產調控“組合拳”的效果在逐漸顯現,但也引起了有關人士對房地產相關家具、家紡行業的擔憂。甚至相關人士認為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萎靡,家具需求或將受到抑制,行業發展可能步入下滑通道。
月星集團董事長丁佐宏表示,當下樓市政策打壓力度空前,上游房地產銷售清淡將直接影響下游的家具建材裝飾業。丁佐宏認為,家具行業、家紡行業、餐廚用品行業、裝修業、裝飾行業等在內的細分家居行業會有2-3個月的滯后期。目前的中國家居連鎖賣場行業,出現了賣場面積過剩、惡性競爭升級的系統性風險。在此番樓市調控面前,前期比較激進的家居賣場可能會在現金流、利潤貢獻等方面承受較大壓力。
觀點二:剛性需求旺盛家具市場前景廣闊
樓市降溫剛性需求依然旺盛
家具業一向都是和房地產業息息相關,近期密集出臺的房地產新政,對于樓市交易確有影響,引起人們對家具需求的擔憂情有可原。但我們也需明確國家出臺樓市政策的目的在于“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切實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而非從根本上打壓房地產的發展,“擠壓泡沫”并不意味著“凍結需求”,人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所帶來的人均消費支出的不斷提升、消費習慣的不斷調整、消費方式的不斷轉變,家具產品正在從普通消費產品形態向家居生活文化元素方向悄然轉變,這種不可逆轉的消費趨勢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家具產品的需求增長。
據中國家具行業協會會長賈清文介紹,2009年規模以上的家具企業總產值接近2700億,同比增長11.4%,占全行業總份額的40%。“去年全行業總產值達到了6500億,估計今年會擴大,會在7000多億。”對于2010年家居行業的展望,賈清文認為有望繼續保持12%—15%的增長。他認為目前中國城鎮化只有45%,要達到60%還需要20年的時間。這20年的時間,會有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城,他們對家具產品的需求量會繼續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家具產品不斷創新,人們更換新家具的周期也會越來越短。因此,不僅是2010年,未來20年家具市場的前景都非常廣闊。
傳統婚慶消費和酒店擴張支撐家具需求市場
在中國城鎮化發展新增城鎮人口對家具的需求和消費升級帶動家具產品需求增長的同時,傳統的婚慶消費和新尚的酒店擴張建設都為家具市場提供了龐大的需求。
我國歷來有追求喜慶的習俗,新人購買新家具已成為婚慶的習俗,目前我國正進入80年代“嬰兒潮”出生人群的結婚高峰期。整個80年代年均新出生人口超過2000萬,這些人成長于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年代,個性消費意識強,對家居環境重視和追求更為強烈,愿意在裝飾新居上消費。另據我國民政部相關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登記結婚達1145.8萬對,是2005年的1.4倍。可見,龐大的婚慶需求成為家具消費前景樂觀的重要支撐。
同時,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興盛發展直接帶動了酒店數量的迅速增長,酒店業的擴張對酒店用品市場的需求也日益擴大,從而為酒店家具用品提供了廣闊的需求空間。據統計,目前我國擁有星級酒店16000家,其中五星級酒店463家、四星級酒店2000家左右,整個中國各類酒店、賓館等接待設施的總量為30萬家左右。有關專家預測,到2015年中國的高星級酒店將新增一倍,整個酒店行業將新增20萬家賓館等接待設施。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的酒店業建設將成為家具市場需求增長的又一有力支撐。
此外,我國中高收入人群的持續增長、兒童用品需求的不斷增加、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居民住房條件的持續改善等因素也將共同促進我國家具市場需求的繼續擴大。由此可見,我國家具市場發展空間仍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