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深圳品牌一直都是家具行業的金字招牌,板式家具、古典家具、軟體家具都以它們為主,這些深圳品牌一直處于高端地位,并一直引領全國家具市場。然而,伴隨著“后危機時代”的到來,“中國家具看廣東”這種家具銷售的地緣優勢正逐漸被打破,江浙、川豫、魯冀、京津的家具企業和品牌迅速崛起,并席卷全國。河南家具以其地處中原腹地的特殊地域優勢,欲在這一輪行業變局中一嘯飛天。
他們是行業的弄潮兒
評價2000年以來河南家具行業的十年表現,業內都承認,河南家具行業的規模、品質、隊伍,甚至發展思路,相對于上個世紀最后十年,可以用“發展迅猛”來形容。從效法粵系家具、京派家具的新潮設計、精良包裝,到自主創新、苦練內功、推陳出新,河南家具業足以感到驕傲。
河南家具業的進步,應歸功于十來家引領時代的家具企業,若干個弄潮時代的家具企業家,畢竟,十年間家具對居住理念的干預,裝飾對家庭生活的影響,都離不開它們和他們。然而,如果將目光投注到一個更為廣闊的時空,以十年“中國模式”為經,以十年“河南企業發展路徑選擇”為緯,我們會發現,河南家具行業,實際上是站在了行業的一個高點。
假設一下,如果沒有“全球化”這個魔咒般的新詞,中國國產家具也許還走不出懵懂。如果沒有中國和世界的擁抱,中國的深圳和廣東,也許也不會迎來世界的客商。如果沒有后“全球化”時代的熙熙攘攘,國產家具行業競爭,哪來今天這樣的熱鬧?
在金融危機時期,河南家具業化危為“機”,實現了快速發展,“豫軍”的崛起、江浙一帶的發展、京津的迅速擴張,讓曾經一枝獨秀的深圳家具品牌受到內外夾擊,“戰國七雄”時代正在來臨。
沒有人會否認,中國家具行業市場格局正處在巨變前夜。人頭攢動的5億乃至10億俱樂部、不斷刷新的設計風格、高調重啟的國際品牌……國產家具企業第一方陣輪廓逐漸清晰,即將絕塵而去。而在一貫沉穩平靜的“中原性格”中,河南家具企業亦在醞釀“驚人一跳”。已經成立的“中原家具聯盟”,似乎在告訴世人,河南家具企業在堅守“品質第一,誠信第一”核心價值觀之上,2010年將向全國主要城市拓展,著力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做企業猶如跑馬拉松,中國家具前路還長,置身于行業強手競技的前線,一句話或許能夠形容河南企業家們的心情,“不是為了偉大,而是為了心中的期待”。
家具“巨星”隕落
曾經是沿海家具企業天下的廣東家具展會,如今成為內地企業的秀場。“中國家具看廣東”是業內的行話,備受業內矚目的東莞國際名家具展、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深圳國際家具展,更是廣深一帶乃至“家具帝國”的象征。然而,近兩年的展會,卻多少讓這些地區有些尷尬。
“毫不夸張地說,廣州展和深圳展都成為北京、四川、河南品牌的秀場。”很多業內人士在觀展之后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據悉,廣東家具之所以具有今日的成就和地位,一個重要的支撐,就是各種大規模的展會。“展會效應,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到他們的家門口做生意。”新鄉大班家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焦世忠說。
然而,頗具戲劇性的一幕是,如今的展會,又暴露出曾經的“家具巨星”正在隕落。“深圳制造在全國知名度高,家具制造業很發達,但現在卻面臨著產品的轉型和升級問題。”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負責人侯克鵬也毫不避諱深圳家具行業目前存在的危機。
侯克鵬指出,深廣地區曾經的傳統優勢,目前幾乎消失殆盡。“深圳、廣州等地不少家具企業是做出口的,但2008年以后,出口基本上無法再做。2006年、2007年,國家兩次調低家具類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3%下降到9%,而家具類產品出口的利潤率本來就不高,4%的差率對不少企業來說是沉重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最近一年人民幣不斷升值,木材價格又不斷在漲,東南亞、俄羅斯等地的木材開始控制出口。幾大因素,對于出口型家具企業來說,幾乎是雪上加霜,步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企業開始進行出口轉內銷的調整,但由于內銷渠道與資源的嚴重缺乏,這些企業仍在國內市場的大門口徘徊。”
據悉,最近幾年,深圳在國內家具市場上的影響力明顯減弱,一個例證是,現在排名國內銷售額前幾位的,沒有一家深圳企業。
記者同時了解到,作為中國的“家具帝國”,廣州、深圳、順德等地的家具品牌以走高端路線為主,然而,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卻讓這些高端品牌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
“目前深圳、廣州的高端產品,在一線城市的專賣店運營并不順利,盡管有很優惠的政策,但很多經銷商并沒有幫助他們新開多少店。很多三線城市以及縣域的經銷商,有強烈的經營愿望,但缺乏經驗。與去年同期相比,一線城市的賣場仍然有30%~40%的跌幅,二三線城市現在也開始逐漸受到波及。”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
這位知情人說:“重‘定位’,輕品質也是廣深家具巨星隕落的推手。相當一部分廣深家具主注重給品牌穿上一件漂亮外衣,戴上一個耀眼的光環,在產品品質方面,他們卻是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