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篇?生存之困
“自保”潛規則:盡量用別人的錢
【本土家具商們并不認可家具行業“暴利”的說法。一方面,他們為消費者只能高價買進家具唏噓,另一方面,他們也在生存壓力之下,對此麻木不仁,并形成了廠商自保的一套“潛規則”: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亂戰:廠家垮掉的事情經常上演
四川家具行業有兩大突出特點:規模普遍較大、以低端產品為主。
吳兵粗略算了一下,四川家具廠商中,年產值數億的廠商就有至少六七家,也有年產值數十億元的家具大鱷,“但四川家具廠多數利潤較低,全靠充量來賺錢。”
有件事令吳兵印象深刻:有家外地家具廠在成都賣了一套床墊,價值近萬,利潤幾千元;而他所熟識的一家本地床墊廠,一卡車好幾套床墊,才賣了千余元,最后凈賺百元上下。“這就是產品太低端導致的結果。”吳兵說,“你在許多鎮上都可以看到那些本土名牌家具,但它們就是進不了高檔一些的家具賣場。”
大量低端產品進入市場,導致了激烈的競爭,吳兵稱之為“亂戰”。“亂戰”的主要特點就是價格大戰,家具廠不堪虧損而垮掉的事情幾乎每日上演。
有些時候,一些生意好的家具廠加工能力跟不上,也會找其他家具廠代工,但這種代工也是低端產品之間的貨源補充,“根本談不上是貼牌。貼什么牌?都是沒名的小牌子,質量也都一個樣。”
隱患:就怕廠商卷錢“玩消失”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梟雄曹操的“名言”,被吳兵用來總結四川地區家具廠的生存哲學,也即“潛規則”。
許多家具廠商都對家具飛漲的價格感到驚詫,但作為企業,他們最先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盈利和能否生存。所謂“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有一個已經非常成熟的表現形式:家具廠多方聚集資金。
這種聚集,看起來甚至很“無賴”:原料商的貨款總是要拖欠的,工人工資也總是要緩發的,經銷商進貨總是要先付全款的。如此一來,只要銷售渠道不出現大問題,生產商的投入風險降到了最低。“平時看他(家具廠老板)都是開寶馬奔馳,有錢啊,但他用的是自己的錢嗎?都是別人的。”
吳兵分析說,這樣的“潛規則”有重大隱患,如果某一天資金鏈斷掉,那么老板一旦卷錢“玩消失”,造成的后果就嚴重了。
對于這樣的“潛規則”,或許還需要更完善的監管機制來制衡,包括政府和行業內部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