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抬價格、質量參差不齊,這些都是家具行業內常見的問題,從挑選到核對送貨上門的產品,整個過程消費者都要留心。”昨天,在江岸區舉辦的“消費與安全”年主題暨3·15國際消費者維權日宣傳咨詢會上,江岸區消協請來的家具老板向消費者揭秘了家具行業貓膩。
案例一:換貨加價
昨天上午,江岸工商分局、商務局、質監局等九個職能部門,以及轄區30余家企業在現場設置展點,通過專業解答、派發宣傳單、現場演示等方式為消費者答疑解惑。
據江岸工商分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該區共接到家具類投訴70余起,主要集中在商品價格、質量、材質等問題上?;顒蝇F場,江岸區消協向媒體公布了家具消費糾紛典型案例。
消費者薛女士2010年11月2日在冠興家具看中一套20000元的沙發,交納6000元訂金。同年12月沙發還沒送貨時,她與商家協商,要求換一套沙發,商家加收1000元后,為其更換了一款新沙發,總價21000元。
然而2011年元旦,薛女士無意中發現這套沙發促銷價為19888元,她認為商家以換貨為由加價1000元沒有道理,遂請消協調解。經調解,商家退還其1112元。
專業人士評說:家具價格彈性大,商戶往往提高原價,虛假折扣。一些家具甚至從未按所標原價銷售。
案例二:產品注水
2011年6月16日,某消費者為自己的燒烤店挑餐桌,在奧帝家居賣場花費13200元,購買了6張磨砂玻璃餐桌組合。6月19日送貨時,該消費者發現6張桌子磨砂噴漆顏色不一,影響店面形象,要求更換卻遭拒。
經消協調查,商家產品是分兩批進貨,前后存在色差。經調解,消費者拿到全額退款。
專業人士評說:外觀款式看上去沒有明顯差別的家具,在生產用料上卻存在很大區別。即使同種板材,如貼面和封邊處理不當,也可能更易受潮。部分商家還以次充好,假冒名品,或將五金配件或細部以廉價材質取代,甚至抽走原裝沙發靠墊等。
此外,家具概念注水、合同注水也都是常見現象,一些宣傳的實木家具送到家時,變身實木復合家具,紅木家具實為紅木鑲邊家具。
為避免責任,商家在格式合同上也有意無意簡略掉了關鍵內容,如款號貨號型號,送貨安裝,違約責任,售后服務等,往往僅標注總價格,其他各項均未詳盡注明,待消費者維權時才發現,商家的美好描述都是口頭承諾,難以取證。
消協提醒
江岸區消協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家具時,首先要貨比多家,主要比價格、比品牌、比質量。然后,在與商家簽訂合同時,產品型號、批次、送貨時間等具體內容要明確標注;再者,商品送上門,要仔細核對產品數量、贈品內容。一旦發生糾紛,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維權。
昨天,江岸區“3·15國際消費者維權日”宣傳咨詢會現場,20家企業代表簽署了《消費和解滿意單位誠信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