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流企業做標準”。據了解,東莞市目前已制定并發布了包括長安五金模具、橫瀝塑膠模具、道滘米粉在內的11項聯盟標準,道滘粽、虎門電纜等行業聯盟標準也即將發布。產業集群想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就不但應該消滅無標生產,還應該通過制訂和實施企業聯盟標準,不斷提高產業技術門檻,促進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打造高標準的產業集群品牌。
“東莞制造”一直名聲很大,虎門服裝、厚街家具、大朗毛織、常平商貿……經過多年的發展,“一鎮一行業”已頗具規模。東莞目前已經認定的市級產業集群有15個,涉及電子、光電、汽車、模具、家具以及文化創意等行業。然而,“東莞制造”存在著一個隱憂:一些行業缺乏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統一標準。
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全市不少特色產業早已形成一定集聚規模,但也正是由于新產品開發的加快,一些早期制定的標準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使部分產品的生產無標可循,這也造成了產品的無標生產狀態。如果再加上國家和行業標準與產品真實質量要求不相符合的現象,無標生產的例子會更多。無標生產的存在,不僅使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也無法保障企業今后的發展。如果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整個行業最容易產生的就是無序惡性競爭。由于沒有標準或使用標準不同,個別不法企業便用劣質材料來生產,再以低價格來搶占市場,這樣的惡性競爭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聯盟標準可以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未涉及的地方填補空白。一般來說,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偏重于產品標準,而設計、檢測等工業流程方面的規定不是很詳細,聯盟標準可以在此找到用武之地。在實際運行到一定階段后,可以提升到地方標準乃至國家標準。
聯盟標準通俗地說,就是一個地區的企業制訂的標準,供協會會員或當地企業采用和遵守。廣東企業曾經普遍不太重視標準的制訂。在2009年前,對于“行業聯盟標準”,大多數企業還是非常陌生的。到了2009年,隨著各方面對聯盟標準的宣傳和推進,一些企業的認識發生了變化,甚至積極申請加入到標準的制訂中來。通過引導企業自愿承諾加入標準聯盟,可以促使標準化水平較低的企業參與標準的制修訂與宣傳貫徹,對企業了解標準化的概念、提高標準化意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至2009年底,東莞全市企事業單位共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5項,其中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110項,行業標準81項,地方標準10項,承擔全國專業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TC/SC/WG)秘書處12個,制訂并發布了11項行業聯盟標準。企業參與的范圍也不斷擴大,涵蓋了全市電子信息、食品、五金、建材、紡織服裝、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
如果一個行業已經有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了,是否還有必要制訂聯盟標準?羅百輝認為企業參與制訂聯盟標準,能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掌握標準話語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制訂聯盟標準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制訂主體有足夠的實力制訂出高水平的標準。
當然,為了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的制訂,政府也有政策導向,對企業進行資金獎勵。如《東莞市推進制造業標準化工程實施辦法及操作規程》第11條規定,每主導制定一項聯盟標準,獎勵5萬元。第20條規定,每年資助2—3個技術標準試點鎮街,每個試點鎮街資助20萬元。每年資助10家技術標準試點企業,每個試點企業資助5萬元。
從政府層面來看,制定行業聯盟標準并廣泛推行,可以破解無標生產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打造產業集群品牌。
2009年10月,長安發布模具聯盟標準。據羅百輝透露,長安共有1000多家模具企業,年產值達150億元。但因為國家標準相對滯后,指標要求偏低。根據本產業集群特點,長安鎮和企業參考先進國家日本的模具行業標準,制定出八個模具系列聯盟標準。該行業聯盟標準實施后,有效地提升了長安模具的整體質量水平。羅百輝認為,選擇適當的產業集群推行聯盟標準,以提高產業技術門檻,消滅無標生產,在一度程度上優化了產業集群的發展,進而提升了區域品牌整體競爭力,形成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合運作模式。
三者結盟制訂標準與企業一肩挑制訂標準這兩種模式各有長短。前者長在調和眾議,是一個整合政府、協會及企業等各方面資源的好平臺,短處在專業性有所欠缺;后者長處在實踐經驗豐富,對標準規范更為了解,但在整合資源方面有局限。聯盟標準若制訂得好,可以起到區別作用,形成良好的口碑,增強地域產品在行業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