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業傳奇人物創業勵志故事!在廣東南海,20年前有個年輕人跟他的五個創業伙伴,開始了漫長的家具創業之路。如今的他,已經到了中年,原來的小作坊在他苦心的經營下,成為國內高檔家具品牌的第一個加盟企業。原來資產不過萬元的小作坊,現在有了很大的規模,凈資產過億元!
作為廣東聯邦家私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杜澤樺領導的團隊創造了一系列奇跡:從草創之初的寂寂無名,到一張聯邦椅風靡全國,今天聯邦已成為中國家具業的一面旗幟;20年穩步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成為中國民企的一棵“常青樹”;難以想象的是,昔日的6位創始人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直到今天,成為家居美容業內的一段佳話——
從9000元到數億元的資本積累
20年前,包括杜澤樺在內的6個廣東南海人,集資9000元,開始了他們的創業歷程。南海是中國傳統“藤鄉”,6個人中有一半原先在當地藤廠里干過,生產藤家具顯然是最合適的選擇。于是,憑借這幾個烤藤用的烤燈,他們制作出了創業歷程上的第一件產品——一把藤椅。
1984年,中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不久,市場上物資非常匱乏。“盡管沒有資金,沒有背景,但只要夠膽生產出來,就有人買,有人買就可以賺錢,而賺了錢就有了積累”。在這個背景下,杜澤樺的“藤椅”賣得不錯。
但是,兩年后,一次偶然,改變了他們的設計方向,成就了后來“聯邦”的出現。
1986年,杜澤樺一位剛去過歐洲的姑姑告訴他,在歐洲,木家具才是家具主角,看上去很高檔,要他們替自己做一套木家具。杜澤樺和伙伴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設計了30多款木家具。出乎意料的是,被選中的那款家具在路邊竟引來路人圍觀。從此,杜澤樺開始專門生產木家具。
1986年,杜澤樺別出心裁,聯合廣州東山百貨大樓搞了個“90年代家私展望”,“聯邦”在廣州一舉成名。杜澤樺逐漸領悟到:做家具,想經營領先,首先要設計領先。
在聯邦集團,杜澤樺一貫倡導這種原創性。1992年的“聯邦椅”可以說是一個極致。“聯邦椅”是一款硬木沙發,由于造型符合人體曲線、久坐無疲勞感,面世以后,“聯邦椅”一個月最多賣出過1300套,為公司創造了500多萬元的收入,創造了中國家具史上罕見的單一產品覆蓋全國市場、經久暢銷的奇跡。而據不完全統計,包含仿冒品在內,“聯邦椅”至今已銷售了1億多套。
1992年,時逢鄧小平南方講話。杜澤樺們趁熱打鐵,創建聯邦“營銷共同體”,在全國建立經銷網絡,產值和利潤每年成倍增長。同時,聯邦還很早就在新加坡、香港率先成立了海外分公司,其海外銷售業績同樣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今年上半年,聯邦家私員工已達到2600多人,在全國近300個城市建立了700多家家居連鎖專賣店,而海外市場已經覆蓋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170多個城市。
如今的聯邦,已經成為中國中高檔家居招商市場的領軍企業,投資達數億元的聯邦創新工業園正在建設之中。杜澤樺將在這里建設國家級家具研發創新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推廣式的營銷中心和制造業的基地。
“把聯邦發展成中國家具業的第一品牌,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國際大聯邦”。
六位20年不離不棄的合作者
中國人都知道“合”字難寫,尤其合伙做生意,一次兩次容易,長期合作,兄弟父子都不容易。 但20年里,杜澤樺和5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同伙人始終不離不棄,堪稱一個奇跡。 “我們6個人性格差異很大,家庭背景、教育情況、年齡閱歷都不盡相同,但互相之間確實很少紅臉,有過的幾次也只是針對具體的工作。”
作為6個人的“班長”,杜澤樺對伙伴們的默契配合心存感激:“大家當初都是為了生計出來干事,沒什么野心,后來公司發展大了,大家還能抱著,擰成一股勁兒做事業的態度,在利益上不斤斤計較,實在難能可貴。” 6個人能不離不棄20年,還有一個很大原因:歸結于聯邦的制度。聯邦一開始就不是家族式的企業,采用了股份制的架構。
但真正要實現現代企業制度,還有一個制度安排的問題。“創業初期,股東、廠長、工人、賣場業務員,幾種身份一體化。但在企業進入高速擴張時期后,股東擔任管理職務,個人的能力、精力、水平從局部開始感到力不從心。怎么辦?這就要讓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進入管理高層,讓部分股東接受職業經理人領導。”
杜澤樺談起了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為聯邦家私進行的“管理老板”的改革。簡單說就是,聯邦在引進許多優秀的經理人之后,股東在職位上要接受職業經理人的領導。現在有的職業經理人已經獲得了聯邦的股份而成為股東。
制度上的保證,20年來的默契,這6位合作者創造了一個長壽企業。 “有一句話也許不該說。如果明天一覺醒來,什么都沒有了,也沒有關系。因為本來我們6個人就一無所有,我們擁有的只是頑強的生命力。”
杜澤樺先生指的這種生命力,來源于他50年來對人生的理解和體驗,他自己曾總結說到,創業者所需要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心態好,首先要相信自己的人生會美好,不管面面對怎樣的挫折或者失敗,都要懷揣平和的心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