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用地溢價成交的信息不斷,商業地產以不限購的特點“接棒”,成為吸引投資者的熱點物業形態,但是商業地產面臨同質性強、后續資金乏力、庫存大等問題,在資金熱捧下易出現泡沫化傾向。
家居行業要遭殃
家居行業從專賣店到大賣場,再到大家居、泛家居的商業地產,將家居行業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做大做強之聲四起,這股“跑馬圈地”之風至今還未停止,但是一直被看成樓市“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商業地產,近日響起了當心“局部泡沫”的警報。
商業地產市場迅速升溫,隱含的風險和泡沫逐漸顯現,數據顯示,按過去兩年的平均消化量靜態計算,很多二線城市商業地產的消化周期將超過15年,有的甚至達到60年,從供需關系來看,商業地產泡沫正逐漸顯露。
商業地產難玩轉
家居行業在早幾年所謂的“做大做強”,就是商業規模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升級”,就如永不落幕的展覽會,但是近兩年的經濟不景氣嚴重打擊了家居行業的野蠻擴張,偌大的賣場居然空無一人,即使節假日的人氣也不如以往的平常流量。
業界人士認為,不少地方的商業供應面積都嚴重過剩,未來肯定會有一大批大型商業中心經營不起來,同時二線城市的新區項目在當下住宅賣不動的情況下,商業地產也就缺乏足夠的人流和消費來支撐。
受追捧更要冷靜
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同樣火爆,在住宅調控不動搖的背景下,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亮點依舊在商業地產,預計會有更多房企涌向商業地產。排名前20名的開發商均已進入商業地產,金地、保利、招商、萬科等分立出專門的商業地產開發運營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住宅開發投資增速為19%,商業地產則達到43.4%,表明資金還在大量進入商業地產市場。
商業地產的快速崛起與對辦公樓、商鋪、酒店等商業物業的需求隨之快速增長有關,一些地方政府鼓勵商業地產發展,但是商業地產需要完整的運營模式,很多商業地產經營者不知道如何運營,融資環境等的支持還不健全,不具備大量做商業地產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