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是“中部支點新湖北”第四屆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的最后一站。記者團經過了八個小時的行程終于來到了這里。從滬蓉高速公路潛江站上往華中家具產業園區俯瞰,只見一條條寬闊的大馬路縱橫交錯,一座座標準化的工廠鱗次櫛比,一個個現代化倉儲拔地而起,儼然一座時尚的家具新城橫空出世……
7月中旬,驕陽似火。作為潛江市家具產業的核心載體,總投資300億元的華中家具產業園區建設高潮迭起。忙碌的工人,轟鳴的馬達,穿梭的物流,令這個占地3萬畝的園區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家具行業大佬落子潛江
在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家具產業逆勢而上,連續5年增速保持在29%以上。去年,全國家具銷售總額再度超過家電,供需額達1.3萬億元。國內巨大的消費需求為家具業帶來了發展良機,形成了南有廣東順德、北有河北香河、西有四川成都、東有江西南康的格局。
潛江得“中”獨厚,曾被作家碧野稱作“綠色之城”。作為水杉的第二故鄉,林木蔥綠,資源豐富,為家具產業發展提供了絕好的條件,家具行業大佬能否落子潛江?英雄所見略同。2010年春,政界和商界的決策者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位于武漢城市圈內的潛江。
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他們大手筆規劃了華中家具產業園,擬分3期建成集家具生產、材料研發、銷售、物流、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新型家具產業新城,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利稅2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
2011年7月15日,在全省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李鴻忠特別強調,潛江要“著力打造華中家具產業園,使之成為湖北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做到在潛江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家具,真正成為中國家具產業第五極。”
擴大載體企業加速聚集
自華中家具產業園創建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把它納入潛江“一號工程”,實行保姆式全程服務。省政府也隨之將它列為“十二五”重點在建項目。
許多“惟一”由此誕生:湖北家具產業惟一重點在建項目,納入省政府重點調度;省林業廳惟一貼息的項目,凡入駐的企業貸款,均享受3%的貼息;省發改委惟一列為開發區之外的“園中園”,享有經濟開發區內所有審批的職能,企業入駐相關手續可在園區辦理;中西部惟一可終生享受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的家具產業園區……
花香引蝶。在入園的93家企業中,已有31家企業開工建設。日新月異,變化萬千,“深圳速度”正被潛江人刷新。
隨著ECO、好迪、全友等“家具三甲”相繼入駐,與此前入園的弘康、嘉添、士鼎鋼構等17家企業投產,產銷兩旺,景象初現。
在家具產業園門口,施工人員正在鋪設瀝青路面。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進入園區的道路寬度不到10米,如今加寬后的道路將達到60米。
由園區投資建設的17萬平方米的家具材料市場現已開工建設。低碳家居生產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家具產業創意研發基地、企業總部基地、產品展銷中心、盛業服務配套中心、廢水廢料處理中心、原輔材料交易中心、人力資源培訓中心、多功能的專業物流市場依次進入人們眼簾。
“集四海名企,建家具硅谷。”中國家具協會、中南林業大學等專家認定,華中家具產業園基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門檻招商,成為承接東部沿海家具產業轉移和西部家具產業擴張的重要載體,體現了“中國一流”的創建理念,具有良好的行業示范意義。
實力企業搭建新城骨架
合理的產業配置和不斷壯大的產業集群是產業新城發展的基礎,而擁有雄厚資金實力、先進生產工藝的企業是產業集群產生的先決條件。市委書記朱漢橋說,把華中家具產業園建成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家具產業基地,就可以輻射周邊百公里區域的經濟發展。
以一個產業帶出一座新城,潛江人有這樣的雄心。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重點企業推動區域經濟崛起的例子不勝枚舉,企業航母不斷上演撐起一座城市的神話。市長張桂華認為,如今,傳統的經濟模式逐漸升級,但重點企業仍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器,每一個繁新城背后必然有一群實力雄厚的骨干企業。
華中家具產業園采用產業集群推動、重點企業帶動的發展模式,目前正與新加坡世界頂級資產管理公司共同謀劃3萬畝園區業態規劃;與世界500強中外運長航集團共同打造占地500畝的一流物流園區;與中國家具賣場巨頭紅星美凱龍共同打造占地280畝的華中家具博覽中心;與香港兆龍源集團共同打造占地3000畝的酒店家具用品園區;與東莞外貿協會、家具中國雜志社合作,共同建設占地4000畝的東莞家具工業園。與此同時,配套規劃了醫院、高等學院、科研所、圖書城等,不久的將來,一座現代產業新城將在這里崛起。
華中家具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承旭稱,園內家具產業的集聚,實現了家具產業產品供應鏈在人力、物力、資金、產品、信息、物流、儲運等綜合資源的最優配置,從而節省綜合成本30%以上。
實力企業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力正逐步釋放。根據園區專家委員會的評估,龍頭家具企業聚合后,產業園將形成強勁的經濟帶動力,帶動以速生林種植為重點的林業、林產品加工業、石材業、鋁型材業、皮革業、現代物流業、人力資源高端開發業等27個產業領域、1萬多種產品行業的發展,從原料供應、成品制作、打磨、噴漆、貼面、組裝、維修、運輸、銷售等方面,打造出分工極細微的完整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