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地家居市場爆發撤店潮的新聞可謂不絕于耳,而近日香江家居敗走重慶市場的消息再一次令業內人士震驚。賣場撤店潮頻頻爆發,除了與相關房產政策的出臺有關之外,各方面經營成本的不斷上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業內專家根據今年家居市場的走勢進行分析后,對于行業的未來發展持悲觀態度。然而,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盡管目前市場發展較為艱難,但實際上傳統企業依舊可以找到自身發展空間。
住房剛性需求得到釋放,市場尚有空間
今年整個家居行業低迷不振,一些業內人士將矛頭直指一輪接一輪毫不放松的樓市調控政策,認為樓市整體萎靡不振直接拖累了下游家居建材行業。而實際上,樓市的調控釋放了剛性需求,家居企業依舊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據了解,如今家居市場的消費者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改善性住房,這類消費者屬于中高端用戶;二是首次置業的年輕人,這類消費者選購的房子多為小戶型。而投資性購房者受限購政策影響較大。近年來,房產商也將推廣重點投放至這兩部分需求,小戶型則更是成為了房產商項目開發的重中之重。政府屢次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遏制了房價繼續上漲的勢頭,房產投資遇冷,卻釋放了剛性住房需求,小戶型也滿足了更多消費者的需求。當市場延續了這種理性的購買需求之時,下游的家居建材企業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行業整體慘淡經營,但是這與行業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導致發展過快有關。行業危機正為洗牌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因此市場的預期也并非表面上看到的那樣悲觀。
終端多元化趨勢顯現
實際上對于過去的家居賣場來說,經營方式過于單一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至于在整個行業面臨生死難關之際,大部分企業由于沒有靈活的應對機制而無法渡過此次行業危機。有專家預言,家居賣場經營將由此開始一蹶不振,而實際上,傳統賣場經營依舊有其優勢,另外也早有企業進行模式探索,如今傳統經營已經呈現多終端趨勢。
賣場經營優勢猶在。盡管傳統的賣場經營被不景氣的現狀及高昂的租金等因素制約著發展,但是不可否認其本身依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家具作為大件耐消品,使用年限較長,因此消費者的購買趨于理性。賣場經營模式具有服務方面的優勢,在固有消費習慣的引導下,這種模式依舊為大多數消費者的首選。今年雙節黃金周,部分賣場銷售業績不降反升更是證明其活力依舊。
店面延伸,進駐社區。近兩年來,一些家具企業開始轉變經營思路,由過去的在賣場等待消費者上門的模式轉變為走進生活,在各大生活社區內擺起展位!據某知名家具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走入社區的方式是商家主動邁出的與消費者交流的第一步,從過去的賣場主導到如今的買家主導,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這種直接貼近消費者的模式就是最終的出路。
體驗館式經營。今年是家居企業電商革命化的一年,不少家居建材企業企圖通過走電子商務道路來擺脫目前的行業困局。美國知名建材商家得寶在關閉中國實體店后也傳出了與京東商城合作的消息,由此看來電子商務已經成了無數家居企業的選擇。對于一直困擾著電商企業的服務本地化問題,大部分家居企業選擇采用O2O模式,即線上選購與線下體驗相結合,以此來消除網購所存在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