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信陽國際家居產業小鎮奠基儀式舉行。這是一個位于中國中部的正中、15平方公里的大型產業園,集制造、商貿、物流、園區社會四位一體,將成為家具行業領導品牌在華中的區域制造中心和分銷中心。
華中區域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輻射能力,但制造能力卻相對薄弱,這一巨大的區域空白成為華中諸省紛紛發力家具產業園項目的重要原因。加之沿海企業向內地轉移的壓力與動力,產業園項目發展大潮應運而生。湖北有漢川、潛江、紅安,安徽有宿州,河南有信陽。加上全國其他地方的一些大型家具產業園,全國的此類項目數不勝數。
一位在行業浸淫多年的職業經理人在和大家座談時發表感慨,他對于如此多產業園同時發動頗有不滿,認為必將導致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但是,在場的多數業內人士并不認同,其中也包括了筆者。
從中觀來看,過多的產業園必然導致過剩。但是宏觀來看,產業園項目就和企業一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浪淘沙這一過程無可避免。即使數量剛剛好,也不能保證質量剛剛好。最
終揮舞指揮棒的那只手,不是地方政府,而是市場規律。一個產業園項目能否成功,取決于地理區位、自然稟賦等客觀條件,也取決于政府政策、規劃理念、企業行為等人為因素。前者是自然集聚成功的前提,而后者才是未來產業集聚區成功的關鍵。
中國過去30年形成的六大生產板塊和四大分銷中心,都是市場競爭的產物。這種集聚,屬于自然集聚,也代表了中國家具行業過去30年的發展初級形態。但是,未來的發展形勢,必然是以規劃集聚為代表的更高級形態。由于規劃集聚在產業鏈分工、功能區劃分等方面的理論不斷進步,以及產業園建設過程中的經驗積累,會越來越符合中國家具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河南信陽與安徽宿州,就是最好的例證。
我們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看到,規劃集聚的產業園,在與自然集聚的產業集群的競爭中,逐步占據優勢。而在此之前,我們將首先看到的是,富有遠見卓識的成長型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和對產業園項目的審慎考察,搶先布局,贏得先機。這些企業,會帶動自己所在的產業園區,成為中國家具產業新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