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杰:設計非原創
(朱小杰:石匠、木匠、鉗工,最后成為能做自己喜歡家具的工匠。一九八九年留洋澳大利亞悉尼。一九九四年回國組建設計工作室。現任中國家具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家具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澳珀家具設計師。)
設計非原創,設計是有想法的模仿
人們常常會問,設計是什么?人類憑借著經驗、技術、手藝以及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心覺綜合后賦予材料以功能、品質與造型的一個過程。
“世間只有自然界的萬物,那才是原創,平時提到的原創,只是發現并把已有的東西拆散,再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合而已。”朱小杰認為,設計一定是有想法的模仿。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做設計才不會自以為是,才有可能保持一個平常心。只有平和的心態你才有可能發現萬物的本質,知道了解萬物的真相,才能設計出一些讓人喜歡的家具。無論做何事,真實是一切的根本,我想做設計的更應如此。
中國設計需要民族自尊被喚醒
如何才能使中國的設計越走越遠?朱小杰分析道,事實上,中國不缺設計,而是缺少溝通,缺少各行業間的溝通,特別是缺少設計師與市場的溝通。“誰為這些設計去喝彩?去吶喊?去欣賞?只有中華民族的自尊被喚醒,民族的審美被普及,媒體的關注方向被調整,又能保留自己的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國的設計就能真正走向世界。”
學設計的學生需要夢想
大部分的學生都缺乏夢想,或者對夢想的定位不清晰,大部分的學生,生活在幻想之中。做設計要有夢想才有激情,在朱小杰看來,夢想是內心對美的領悟,對善的堅持,對真的崇拜。夢想和幻想不一樣,生活在幻中那是件糟糕的事,就像吸毒—樣。成長需要時間與生活的經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從自己內心,去做自己能做,而不是去做自己想做。能做與想做需要修練,才能悟到之間的差異,把能做轉為想做。成就感是想做的結果,興趣是想做的動力,而能做才是興趣與成就感的保證。
劉利年:原創設計應傳達意境和氣質
(劉利年:家具設計師,獲得國際職業設計師永久會員(加拿大籍),《繽紛》雜志創意總監,作為家居設計師、家居陳設藝術師,曾受邀25、26屆深圳國際家具展覽會“設計巨蛋”等。)
原創設計應傳達意境和氣質
中國設計師經歷了一個快速變化的時期,從一味追捧西方,到開始重拾傳統精粹,不再簡單將傳統符號、圖騰直接羅列到設計中。設計要給人傳達些什么,尤其是原創設計?在劉利年看來,中國人做設計肯定是帶著中國人獨特的氣質,不會像德國設計一般沉重,很多設計都融入了典型的東方元素,但不應是元素的堆積,應該有自己想法的傳達,應該演繹出當代中國的生活狀態。設計只有貼近生活,有自己的觀點才能被國際設計界接受。
中國的設計師需要提升
在國外,許多設計師可能從生下來到生活慢慢都在培養和積累設計的能力,但是中國的設計師便是缺乏環境及物質的培養,所以現在很多設計只停留在“好看多元”等生活方式的表達。劉利年給我們指出,在西方現在玩現代還是黑色,灰色灰色,但是中國的消費者接受不了,中國人喜歡熱熱鬧鬧的,對于黑色、灰色的冷色調大部分消費者是十分抗拒。在西方不一樣,你只要做黑、灰、白、深咖啡肯定就沒錯誤,可能就是有區別。所以我感覺最重要我們的設計師要積累自己的生活方式。
設計師需要跟消費者能夠直接對接
在西方,許多設計師都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設計東西,好與不好,都在于設計師的眼中。但是真正商業的設計師,有的就是很會跟消費者溝通,了解消費者的想法,用專業技術回答解決你的疑難,這也是一種非常成功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