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業“克隆”成風,多個知名家具企業深受其害
昨日,中山四海家具收到省高院下發的判決書,深圳好運達家私廠侵權抄襲四海家具“卡芬達”品牌屬下家具,經省高院審判判決,處以7萬元的經濟賠償。據悉,家具行業“克隆”成風,大興、中泰龍等多個知名家具企業深受其害,近兩年有企業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卻發現維權艱難。
四海家具稱,2011年8月,四海家具公司在佛山順德某商場發現由深圳好運達家私廠生產的家具侵權情況,當即委托律師在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
2012年12月6日,佛山中院出具一審判決書,判定侵權行為屬實。被告不接受判決結果,隨即上訴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據悉,四海家具飽受“克隆”毒害已久,在國內各大家具賣場均有發現,不過,此為首次通過起訴維權。
家具“克隆”無處不在
除四海外,太興家具總經理李興暢也談到,家具市場的“克隆”情況相當嚴重,市場上一出現新的產品就跟進模仿,有企業對原產品的外觀進行微小的改動,個別企業甚至直接照搬抄襲。
而辦公家具巨頭中泰龍的行政事業部總經理徐飛則稱,“有中泰龍的地方就有克隆”,中泰龍目前在全國各省二三線城市均有銷售,經粗略統計,中泰龍70%以上的家具款式均有被“克隆”。該公司目前在中山查實有5個企業侵犯中泰龍專利,另外在珠三角有近30個侵權企業。
維權成功企業不滿意賠償數額
昨日,四海家具拿到省高院的判決書,維持一審原判,對深圳好運達家私廠處以7萬元的罰款。對于此數額的經濟賠償,四海家具表示不滿意,因為整個產品系列的開發費用大約500萬元,單件產品的開發費用涉及不同的材料和工藝研發難度,開發費用從2萬到20萬不等。
而在去年8月,中泰龍發現中山國茂家具有限公司有11款在售產品侵犯中泰龍專利,經知識產權局協商、調解,最后國茂家具向中泰龍賠償了13萬元。
德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秋楠在知識產權糾紛中有豐富經驗,他告訴南都記者,家具行業的專利侵權程度僅次于燈具,但企業的維權意識才剛剛起步。不過,企業通過上訴維權需要3-6個月,即便上訴成功只能獲得5萬-10萬元的經濟賠償。中山市家具商會秘書長鄧廣森表示,除上述因素外,企業還需要付出人力、物力,對于被侵權企業來說,維權成本有些高。
[個案]
企業為維權
專門成立法務部
在飽受全國各地“克隆”侵權之后,中泰龍終于“忍無可忍”,在2012年1月成立了法務部,安排3個法律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維權。這也是中山唯一專門為打假維權而成立法務部的家具企業。
2012年3月27日,廣州家具展二期(辦公環境展)剛開展,中泰龍就發現展館內至少有15個參展商光明正大展出中泰龍的“克隆”產品。中泰龍拿出專利認證等證明,與侵權企業一一交涉,連續拆了4家侵權企業的展位,另外還有一家侵權企業在中泰龍還未交涉之前就主動拆除了展位。接下來,中泰龍還將在珠三角、長三角分別成立專門法務部,通過法律手段打擊侵權企業,肅正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