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預算、設計資源是難以跨越的障礙
拉菲德堡總經理 林耀生
拉菲德堡也是一家從事新古典制造的企業,企業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是成長勢頭令人吃驚。在2012年就已經達到1.5億的銷售額,而林總在接受采訪時也跟我們說道:“今年企業實現翻番是可以預見的事情。”林總認為,新古典類的家具在款式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就好像法國凡爾賽宮里面的家具和現在我們所制造出來的法式家具都差不多,所不同的只是一些細節上的元素,所以每年去米蘭展更關注的就是新古典家具的布藝、顏色、油漆的流行趨勢。
林總認為,國內的展會和米蘭的家具展差距非常大,國內的企業也許在展位上的花費要多于國外的企業,但是最終做出來的效果是遠遠比不上的,這就在于他們是通過設計搭配來完成的,而在國內僅僅是產品的堆砌和材料的組合。就新古典領域而言,國內大部分企業都是通過豪華的裝修來襯托出產品高檔、奢華的效果,但國外的展位裝修大都非常簡單,所有的設計空間都是在突出產品。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兩種不同的做法?就是因為我們國內的企業對于自身的產品沒有自信,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就讓我們的“起步”落后了一大截,而原材料的不同直接導致了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差異性非常大。如同一種色系的布,色溫不一樣出來的結果就很不同。就拿今年非常流行的寶藍色來說,這在國外是貴族的色彩,可以顯示出一種華麗高貴的感覺,但是到國內被設計師一用,就成了四不像,不僅很難突出它本身的貴族特性,如果稍有偏差還可能會顯得土氣,因此沒多少國內的企業敢隨便嘗試。這其中的差別就在于設計資源和原材料的不同,而且雙方的文化差距較大,都是我們很難跨越的障礙。
另一方面,意大利企業對于軟裝的投入、家具手工精細的程度起點都很高,兩三年才會有新的產品推出來,這在國內的企業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米蘭家具展仍然保持著家具設計界殿堂的地位。
不能通過一個展會 就給世界家居風格定位
香港華諾家居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劉達成
每年去米蘭,我會著重看今年有沒有新的款式和新的工藝,還會從整體上來學習,例如他們的產品包裝、展位氛圍營造、外觀設計、配套搭配,包裝風格等,還有就是關注自己企業類似的產品,但感覺今年沒有很大的突破,進步上也不是那么明顯。
米蘭展在家具行業可以說是“殿堂”的級別,創意非常高,能夠讓參觀者觀摩到很多新的東西,諸多的展外展也能看到許多新的設計。劉達成表示,在展館內,我們能看到每一個展位的細節都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家也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而我們國內的大部分展位都是在仿造他
們,可是細節上卻產生很大的差別,這就是設計師的功底問題。在色彩流行趨勢方面,我們只能參考而已,例如芥末黃、寶藍色、暗紅色等都是國外設計師非常喜歡使用的顏色,但是放在中國就不行,首先是消費者接受不了,還有就是國內的設計師也很難駕馭這些顏色,搭配不好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總的說來,我認為不同國家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我們不應該只通過一個展覽就給全世界的家居風格方向定位,而是要去借鑒其中的一些地方,例如功能、材料、五金等等。
設計資源是國內企業的短板
耀華宜家家具董事副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林富源
米蘭家具展每年的改變不會很大,除了少數幾家在推全新的模式,其他企業一般只會做一些細微的改動,例如面料、涂裝等方面,除了增加幾件產品,其余基本保持不變,這就讓他們的產品生命力非常強,有甚者甚至好幾年還在銷售同一款產品,這和兩個國家的商業生態環境有關。在中國,家具企業喜歡擴充,每屆展會只要推出一種新模式、新產品,就能夠不斷地開店,讓企業發展得到擴充,達到企業想要追求的大規模效果。
“作為設計師,我認為每年的家具色彩流行都是從服裝開始的,今年米蘭家具流行的是淺綠、寶藍色系,當然,這和區域性、消費習性有關,在我們國內,南北的消費觀念、款式走向都不一樣,這是由于地域資訊的傳遞不一樣,不同年代、不同的教育背景所導致的。”林富源如是說。
每年去米蘭展,除了關注家具產品本身之外,還會關注包裝、設計、展位等方面,發現我們之間的差距最終還是文化的差異性,前者是創新,后者是復制,特別是古典類的家具,在國內幾乎不可能有原創,都是在做整合的工作。
反觀我們每次去米蘭展的中國企業很多,但是帶回來的是什么呢?仿制?抄襲?到頭來整合得不好,包裝也不好,就是因為我們在設計方面的人才太少了,大部分的國內家具企業老板又不懂,只好任由設計師天馬行空地做,最后出來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讓科技與人互動
琢木家具設計公司總經理 周文剛
每次去米蘭,我更關心家具配套產業鏈上的東西,例如布藝、拉手、五金、燈光等等,在米蘭展上,我看到一扇4米多高的門,開關只需要兩個合頁就能做到,這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的,國內的家具和國外的差距就在于這些小的細節上。
“在米蘭展上,我感覺產品創新的加速很快。”周文剛說,在米蘭,可以看到他們對東方的面孔還是有一定的警戒心理,就是由于國內的很多企業都是去拿資料、拍照為主,沒有真正深入地與他們交流,其實只要溝通順暢,你就會發現他們很愿意將自己產品的設計創意、工藝技術和產品亮點告訴你。例如很多時候,我們單單自己去看,會覺得米蘭展上的產品改變并不是很大,但通過交流之后,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在細節、材料、搭配上都有所改動,而這些東西只有通過交流后才能知道,所以,我認為還是存在溝通方面的障礙,因為這些細節上的改變你單憑肉眼是很難看出來的,比如說科技的運用、智能化等等,怎么讓科技和人之間互動起來,例如我在一個展位上看到一款衣柜,打開來里面會自動亮燈,而且溫度始終保持在人舒適的范圍內,不會產生高溫,這種細節性的改變就需要通過交流才能得知。
至于我們國內所說的人體工程學,已經是他們早已跨過的階段,而科技創新才是他們近年來努力尋找的突破點,通過科技的運用,讓家具更具有人性化特點,帶來現代化的生活體驗,這就是與人之間最好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