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是資產階級處于上升的時期,英國成為“日不落”的帝國,奢靡之風盛行。加上商業化的生產方式,使當時的復古主義并不十分嚴格遵循古典的風格,表現為一種實用主義的折衷設計,并沒有表現出良好的品味,不過顯示出了精神的貧乏,只關注個人的興趣。
英國家具的風格與1830年前后歐洲大陸和美國的家具相比,實用主義盛行造成的混亂使英國家具在品味和技術上產生了極度的衰敗,也表現了一部分英國家具設計師在造型創作上的無能,他們既不能設計出適合用途的造型,又不能表現出內在的風格,這種能力只是在19世紀后期發生的手工藝運動的變革中才部分地得到彌補。
在19世紀的30年代,如果一對年輕的英國夫婦要陳設一座已裝飾好的房子,面臨著尷尬的選擇,對他們來說,可用的家具包括較沉重的霍普(Hope)的希臘式,當時也稱之為現代式,另一種新的式樣是哥特式(Gothic),還有一種是都鐸式(Tudor),再有一種是路易十四式。更有一種是說不出風格的,它實際上是綽號叫作“自然主義”(Naturalistic)的式樣。在19世紀40年代文藝復興風格成為流行,收藏古董家具成為一些人的癖好,此外還有一些在新家具加上舊雕刻的。許多所謂都鐸式家具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當下中國的高端家具市場,有點類似于這種情況,極少數富裕起來的“暴發戶”,他們多數是權貴階層和利用不當手段暴富的人,他們本身就沒有任何精神信仰,只關注物質的占有,并以此炫耀來填補“除了錢以外什么都沒有”的空虛的靈魂,因此他們對家具的選擇就顯得那么無所適從,莫衷一是,而只以奢華為唯一標準。這就是所謂的“達芬奇家具”在中國盛銷的原因,也是在當今市場上充斥著令人莫名其妙的所謂“歐式古典”家具的原因。
為了迎合這種驕狂和虛妄的需求,家具企業問道于盲,既對西方古典家具一無所知,就“駁”來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家具,畫虎成狗地生產出這樣一批又一批市場上的所謂“歐式新古典”。在富人們以此炫耀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財富時,已為后人留下了一樁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