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由池州市人民政府、省貿促會和省商務廳主辦,九華山佛教協會和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特別支持,安徽金牌盛典國際會展集團、安徽時代展覽有限公司、池州國際會展中心及池州潤德會展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2016安徽(池州)九華山佛文化用品博覽會盛大開展。榬木堂受邀作為參展嘉賓出席本次展會,其精美的展品以及優良的制作工藝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
榬木堂參展作品
中華漢土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進程里,不斷吸收外來民族的營養,不斷地在融會中壯大自己。歷史證明,吸收外來文化最多、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佛教文化了。
榬木堂的設計師李鶴先生坦言:“佛教文化的輸入,不僅個中華漢土的社會生活、思想觀念,以及文學、音樂、美術等等方面都帶來了新鮮活力,同時天竺佛國的家具,隨之也來到了漢土,豐富了漢地的家具品種,促進了漢地家具的發展。尤其是對于華夏幾千年的起居方式的改革和演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榬木堂參展作品
佛教文化在中國漢地的發展,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東漢初年佛教進入漢地,到李唐一代的八百年,是佛教文化在漢地深入發展的八百年,是佛教文化與漢地文化,由相互沖突、排斥到互相滲透吸收,乃至相互融合的八百年。在此八百年里,佛教在漢土形成了兩次高潮。這兩次高潮,為我國家具的發展,譜寫出具有歷史意義的篇章。
國家級明式家具制作技藝傳承人許建平接受央視記者采訪
從敦煌莫高窟的開鑿起。石窟造像和石窟壁畫日漸興盛,天竺佛國的家具樣式,同時進入了漢地。這些佛與菩薩的坐式和所使用的高型坐具,讓先人們看到了一幅完全新鮮的、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畫面。這些佛國的高型坐具,如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開了中國幾千年起居方式的堅冰,沖擊著中國施行了幾千年席地而坐的習俗,推動著起居歷史向垂足坐轉變。現在我們從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石窟壁畫和墓葬壁畫里,來看看佛與菩薩所帶來的這些域外高型坐具:繩床—椅子、佛座—墩、胡床、方凳等,對我國家具的發展和我國起居方式的演變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榬木堂帶來的家具符合佛文化審美的同時,刪繁就簡,做出簡約而不簡單的家具樣式。
榬木堂前匯集眾多觀眾
榬木堂董事長袁軍偉先生肯定了本次的辦展目的,直言本次佛博會植根于深厚的九華山佛文化,依托生態池州蓬勃發展的旅游經濟,圍繞“大愿·大愛”這一主題,云集了全國各地專業佛文化用品生產商、采購商、經銷商,著力打造中東部地區佛用品行業的交流平臺是符合佛文化弘揚發展規律的。而紅木家具與佛文化頗有淵源,希望以舉辦此次博覽會為契機,與海內外朋友以佛結緣、以展會友,在深入交流中推進合作,共享機遇、共謀發展。
博覽會開幕式
據悉,本次佛博會以“大愿·大愛·大融”為主題,參展企業300多家,展品1000余種,展出面積近40000平米,特裝近70個,省外企業占90%,規模居全國第三。常規展區包括佛事用品、佛教書畫、茗茶、旅游工藝品等各類佛文化用品,除此之外,展會更設立了香道文化、原創精品、素食文化和知名佛教寺院及旅游景點等特色展區,展覽內容豐富。本次博覽會也搭配了精彩的同期活動,在繼承優秀傳統項目的同時開拓創新。在展會現場既可以看到佛化婚禮這樣的經典保留項目,更可以聆聽梵樂,觀看禪服秀,品賞雅集,感受禪意,藝術大師和小藝術家們也將聯袂奉上罕見的撕紙、古箏、禪武及書法藝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