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49cf.cn/file/upload/201801/24/1106067098499.jpg)
全球產業變局下的中國陶瓷產業正發生著一系列深刻而又巨大的變化,對于2018年的建筑陶瓷行業而言,業內人士有一個發展的共識,那就是在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倡導下,綠色制造將會進一步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尤其對于陶瓷這樣一個多年來被外界貼上高污染標簽的行業,綠色制造不但是必然之舉,而且是迫在眉捷,它關乎到行業的形象,也關乎到企業的生存。
事實上,剛剛過去的2017年,行業內已經涌現出了一批綠色制造標桿示范企業,如蒙娜麗莎、馬可波羅、東鵬等,一批新改造、新建成的生產線不僅環保排放限值較低,而且車間內明亮如鏡,自動化程度高,生產用工大為減少。但是,這樣的綠色制造還僅僅是開始,離真正意義上綠色制造還有很大的差距。
綠色制造的內涵是一種環境意識制造,可持續發展制造,是指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在制造、包裝、運輸、應用到其生命周期結束后的全過程,實現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協調優化。
為什么許多產區的陶瓷企業已經實現了達標排放,政府部門卻屢屢“一刀切”強令關門停產?根本的原因,還是陶瓷產業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制造。我們不能把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當做綠色制造,更不能把車間內刷上光潔亮麗的地板漆就認為是綠色制造。
評價一個企業是否實現了綠色制造,筆者認為三個指標非常關鍵:
一是綠色認證。《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壯大綠色企業、強化綠色監管和開展綠色評價。隨后,國家住建部、工信部先后頒布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及配套的《實施細則》和《評價技術導則》,并聯合成立了國家綠色建材評價管理辦公室,從國家層面以建材和建筑產業鏈的方式積極穩妥地推進綠色建材評價工作。目前,行業內已有蒙娜麗莎、東鵬等一批企業率先通過了綠色認證。
二是綠色工廠。2017年8月,工信部發布了首批綠色制造工廠示范名單,中國建筑陶瓷行業有兩家企業入圍,分別是蒙娜麗莎集團和清遠納福娜陶瓷,這是工信部按照《關于請推薦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名單的通知》要求,經第三方評價機構和省級工信部門推薦、專家論證、復核及公示后最終確定的。因此,那些自吹自擂綠色制造、綠色工廠的企業,還需要盡快拿到工信部的“綠色工廠評價證書”,否則就缺乏權威性。
三是環保綠牌。眾知周知,陶瓷行業多年來留給外界的印象就是一個高污染行業,2014年國家環保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了《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由地方環保部門根據企業上一年度的環境治理綜合情況,將企業環境信用等級分為環保誠信企業、環保良好企業、環保警示企業、環保不良企業4個等級,依次以綠牌、藍牌、黃牌、紅牌標示,截止2017年,佛山陶瓷行業拿到綠牌的企業僅有兩家。連環保綠牌都沒拿到,何談綠色制造?
對于陶瓷行業的綠色制造,當前最重要的舉措應該是節能降耗,通過瓷磚的薄型化,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尤其是大規格陶瓷薄板,在產品各項功能達到甚至超過傳統瓷磚的前提下,其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可減少50%以上,節能降耗效果特別顯著。近年來,行業內不少企業開始涉足陶瓷薄板,這是行業從高污染轉向綠色制造最大的成就。
其次,加強環保治理,實現全天候24小時的達標排放,而不是偶爾達標,讓企業的任何排放指標在任何時候都不懼環保部門的檢查。目前,許多產區企業排放指標已在線連接至環保部門,企業排放指標稍有異常都將被實時監控,因此,加大環保投入,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實現各類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是企業實現綠色制造的必然之舉。
再次,加快清潔能源改造步伐,用天然氣替代燃煤,雖然天然氣存在供氣不足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的可能,但初始有害物質濃度,天然氣確實比燃煤要清潔、環保。在政府大力倡導“煤改氣”的背景下,企業應用清潔能源已是必然之舉。
第四,通過低耗能、高環保、智能化的設備和工藝技術來實現行業的綠色制造,如噴墨打印、干法制粉、集中制粉等工藝技術和生產方式,都會對行業各類有害物質的排放大幅減少,是實現綠色制造的關鍵抓手。同時,加強對生產過程中各種廢渣、廢泥的循環利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徹底改變社會公眾對陶瓷行業過往的認知。
第五,建立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工廠相統一的綠色評價體系,樹立全產品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綠色發展理念,尤其是原料開采、原料加工、原料運輸、產品運輸等車間外環境破壞相對較高的重點環節,都必須納入企業的綠色生產考評體系。企業要從工廠布局、產品設計一開始就要考慮綠色制造,綠色工廠。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公眾對陶瓷行業的認知,讓陶瓷行業從一個高污染行業轉變為綠色制造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