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1:產業轉移
在北京家居行業拉開產業轉移序幕兩年后,能夠繼續留下來的企業數量不足5%,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家居企業也紛紛走上了產業轉移之路。
產業轉移,不是將污染從大城市帶到小城市,而是借轉移之機升級設備、優化工藝、提升產能。通過產業轉移,家居行業進行了一次大洗牌,進入工業園的企業,也以嶄新的形象踏上了全新的發展之旅。
熱詞2:油改水
2018年3月23日,夢天木門發布水漆木門,宣布全面實現“油改水”。作為環保風暴中企業轉型的重要環節,木作產品生產中油性漆改成水性漆,即“油改水”成為必修課。
油改水,是對企業從工廠、工藝到管理的一次大檢閱,企業與企業之間在油改水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營造出一派和諧氣象。
熱詞3:智慧門店
2018年3月3日,百安居在北京、上海的5家智慧門店同時開業,一改原有倉儲式購物模式,人臉識別、AR、VR等黑科技一齊亮相,智慧門店應運而生。
智慧門店不僅百安居一家。居然之家與阿里團隊在做智慧門店試點改造、索菲亞在北京的首家智慧門店已經開業、京東與曲美家居聯手打造的時尚生活體驗館也已亮相。線上線下融通、數字化無縫鏈接,智慧門店不再只是概念。
熱詞4:海外并購
曲美家居斥資40億元收購挪威休閑椅企業、顧家家居斥資6500萬歐元買下Natuzzi Italia和Natuzzi Editions、美克家居全資子公司美克國際以現金492萬美元購買M.U.S.T. 60%股權……海外并購,一時成為上市家居公司的重要戰略。
國內企業并購海外企業,意味著中國家居企業實力足夠強大,國際視野更加寬闊,從中國走向世界,正成為家居企業的追求。
熱詞5:崩盤
2018年3月,蘋果裝飾在湖北的子公司因涉嫌合同詐騙被立案,從而引發全國性崩盤。此后,全國多地的蘋果裝飾及其子品牌檸檬樹、泥巴公社相繼關停,一號家居網、我愛我家網也遭遇危機,北京美得你陷入倒閉風波。崩盤的恐慌,彌漫家裝行業。
據統計,近三年來倒閉的互聯網家裝公司將近120家。業之峰裝飾董事長張鈞認為,缺乏總部管控、盲目擴張、過度廣告、不顧利潤、不管交付五種病,是家裝公司不斷崩盤的主要原因。
熱詞6:上市
2017-2018年度,我樂、志邦、水星家紡、蒙娜麗莎、紅星美凱龍、盛世樂居等家居企業接踵上市,家居板塊成為資本青睞的一大熱門。
謀求更大發展,借助資本力量,是企業的明智選擇。對于家居企業來說,上市后如何立足主業發展卻是難題,比如上市后的櫥柜企業紛紛擁入定制領域,未必是最佳選擇。
熱詞7:定制
2017-2018年度,定制一詞無比火熱,老牌衣柜企業競推新品,地板、木門、傳統家具企業都紛紛轉向定制,連家紡、陶瓷、五金都打定制牌,一時間,無定制、不家居。
定制是近年來家居行業增長最快的風口,造就了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好萊客等上市公司。定制需要打通從設計、銷售到生產的整個鏈條,誰都做定制,放棄自己的特色,實際上是家居行業創新乏力的表現。
熱詞8:整裝
不僅僅完成硬裝,而且把所有軟裝、配飾全部配齊,完全拎包入住,這種被認為是家裝終極模式的整裝,2017-2018年度受到眾多家裝公司青睞。
看似高大上的整裝,不過是一些傳統家裝公司無利可圖之后,試圖打包一些產品賺取利潤的新玩法。整裝是否真正紅火,關鍵不在模式,而在是否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
熱詞9:大家居
做衣柜的也做櫥柜,做木門的進軍衣柜,做成品家具的增加定制,品類的增加,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一體化家居解決方案,被眾多企業稱為“大家居”。2017-2018年度,隨著定制的火熱,“大家居”更加風靡。
大家居,關鍵是“大”在何處。如果不以設計主導,再多的產品也只是亂七八糟。真正要做大家居,需要從設計入手,配備齊全品類、提供全案設計、展現生活方式。對于大多數宣稱“大家居”的企業來說,不求“大”但求“精”或許才是最好選擇。
熱詞10:跨界
碧桂園等房產巨頭涉入家裝,創建橙家等品牌,還生產家具;小米、無印良品、ZARA、H&M紛紛開設HOME店,奢侈品品牌Tiffany進軍家居行業,海瀾之家開出Heilan Home優選生活館;居然之家相繼開出兒童樂園、養老小鎮、美食廣場,集美家居引入餐飲廣場,打造體驗MALL商業綜合體;奧普結盟奢華賽車阿斯頓·馬丁,將吊頂、浴霸品牌推向時尚界……2017-2108年度,跨界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
家居外行涌入,看中的是這個行業的巨大潛力;家居大牌外拓,目的是延伸產業鏈。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這個鐵律正在被打破,跨界打劫,或將給家居行業注入新血液,帶來新變革。